00-Fine

完成

I am Fine

“So, last question, Do you have English name?”

(那~最后一个问题,你有英文名字么?)

“Fine”

"Which Fine?"

"Hey,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That 'Fine' "

就这样我在我的第一个面试的时候 ,急中生智给自己起了这个英文名字。

确实在英文体系中不会有人用这个词作为自己的名字。但怎奈我当时一紧张,脑袋里面就只有这一句英文了。后来想想似乎结果也还不错,和我的名字的中文发音也很像。去了客户现场,也容易被记住。从那天起我自己对外的英文名字 就叫做 Fine了。Fine确实 不如 Mike Jack Eric Allen 等等 看起来更地道一些,但是 那一天的选择就这么延续过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家小公司有很多逗比的故事,记得后来还有另外一个来应聘的哥们也是卧龙凤雏,当面试官问他“So , last question, Do you have English name?” 他坐在会议室里面面对这最后一道问题,开始 手心冒汗,头皮发痒,扭扭捏捏 ,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想不出来。面试官也没说啥,“ 我们可以先填写资料,然后等你想到了再来补充上那个英文名字。” 他说好的然后 就请求要去下厕所,等他回来之后 就直接在 档案上面填写了 “Too To”的英文名字,面试官和我们这帮准备外派的新手IT外包人员也是在努力的在脑袋里面记下这个名字。我们都以为在未来的10+月的外派项目中 我们都会用 这个 “Too To” 的名字来称呼对方。直到在出发前,我们整个新招募的团队一起上了个厕所,低头瞬间的一个品牌让我们知道了他是如何编出这个名字的。

那个品牌是 ”ToTo“

就这样那哥们脸红着,在一片欢乐嘲讽声中临时又改了个英文名字,项目经理也不得不从已经写好的档案纸中抽出来"Too To"的那份重新打印一张重新填写一遍后再出发。

确实就是这样,在2011年, 我一个19岁的半路出家IT小毛孩子,就这样,凭借着一个真的身份证,和其他4张A4纸打印的 ”复印件“ 拿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IT服务外包。

由于那会在国内更多的是外企使用外包服务,所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都会被要求用英文做自我介绍。我提前3天准备了一稿自我介绍的铅笔稿件,生生的死记硬背,中式英语居然也通过了面试官的考验。

对世界充满好奇,脑袋里充满问题,总是想尝试所有的可能。怎奈大人们似乎总有一个让我非常不满意的标答或是陈述句或是反问句。

”你长大就知道了“

”弄明白这个有什么用?”

“考试考么?”

“你弄这个能卖多少钱?”

就在我 百无聊赖要爆发的时候,发现刚好,我爹给我创建角色时候,留下来的前置属性可以让我根本不用走传统道路。让我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和努力来拼搏出一片天地,挺好!就这样我踏上了学历不够技能来凑、来都来了就把活干了、你摸都摸到了为什么不玩转呢、干了这么久了达到行业标准了么、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不断的更新牛逼的标准和让自己不断朝着那个新的牛逼标准努力的循环疯狂迭代中。

晃晃悠悠居然也来到了30+多岁,最近阅读 冯唐的书 惊闻 其实30多岁就是一个人把他脑袋里面的东西 用文字 倒出来的最佳的年龄,如果这会倒不出来 后面就更难了。其实作为一名IT从业者,我一直心里有些稍稍的自卑,因为我是半路出家,各种不专业,到现在 C语言 也就会个简单的循环。我一直在想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导别人呢?我一直认为,我其实就是一个按着塑料按钮混饭吃的死胖子而已。只不过中了 “小时候爱打游戏,长大只能做IT”的魔咒 ,又碰巧遇上了时代红利,穿上衣服。带上眼镜,拿个手机,坐在桌前按着塑料按钮,看起来跟个人似的。但是其实我是个混蛋,我和网瘾少年中间只隔着一层正式工作。身上的愤青气还剩点尾巴没有脱干净,我真的不认为我有资格来写写什么东西。直到最近,看了吴军老师的作品,他说国内互联网里面的很多CXO其实也都是半路出家的IT。好吧,我心里平衡了。

最终临门一脚的 可能是 我最近认识的一些朋友,都在北京这座城市里面努力打拼生活的人。聊到了IT相关的东西才发现我知道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算是 “成吨”。看来真的是逃脱不了知识的诅咒。我在想如果有人,能把这些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知识 ,一把拉下神坛,放在厨房的案板上,切开剁碎,做成菜肴。大家吃过之后,才发现什么“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其实就是 “二锅头,兑点那个白开水”。让这些知识不在变得高不可攀,让伙伴们不再因为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的缺失,而痛失一个擦肩而过的能够让自己生活质量更美好的的机会。如果真的有一个人能够做到,那该多好。 也许我可以试试?

在我看来由于很多历史发展的原因,IT行业的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在国外,国内拿来用,用的好坏而已。

我总是喜欢用家庭来比喻国家,就好比 我们楼下楼上邻居,你不能够用单单一个家庭里面尿不湿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发展节奏,这些,可能就需要读读历史了。我没怎么太特意学习过历史,但是,当别人满眼愤恨的跟我喷的时候,我大概知道他在说什么,并且能够保持自身的平和这就够了。我不喜欢学习历史,是因为在我周围一天到晚把各种历史人物挂在嘴边的人我都不喜欢,我不愿意变成他们的样子。所以也就尽量减少发生类似话题的可能性了。

之前看冯唐大佬的书籍都是比较正式的《冯唐成事心法》《金线》等。手机B站刷直播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口气读完才发现,原来大佬们也是这么的人间烟火,形容颜色 也喜欢用 屎。鸟屎绿,鸡屎黄。记得,有次上英语口语课,我因为不认识卡其色被全班同学嘲讽了整整一节课。后来发现大家其实没有按照严格的RGB 数值去分辨面前的颜色是不是真的卡其色。其实就是看着差不多土灰色的颜色 都可以说是卡其色。因为 我不怎么看电视剧,所以之前冯唐老师的一些著名作品的改编我其实是错过的。上来就拜读了《冯唐成事心法》,之后与别人讨论的时候,发现大家提到冯唐的时候,经常又会有“文学老流氓”的词样。我一直表示不是很理解,直到读完了《活着活着就老了》,才有体会为什么大家对他会有这样的称呼。正巧我觉得我也是这样的风格,那就来本流氓会内核 的书本吧。

至于技术方面,我不想上来就直接讲成体系的知识架构。原因有三:

一、我的知识体系,还没有搭建完全。(抱歉)

二、那样做不好玩。

三、我能看到正确的方向,但是不能够做到每日推进。

所以,我想以本书作为记录,记录我的思考过程,带着大家熟悉计算机行业里面的一个基础工具中的核心部分。

我总是在说:“我想做那个发放AK47的人。”是来自尼古拉斯凯奇《战争之王》里面的那个场景,

”那些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过去的十年里安安静静的躺在发射井里哪里都没去,而你卖的AK47 在全球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丧命,你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给自己扣个大帽子,如果我能够在 “都是拿来用用的好坏“的”这边,通过这份记录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小领域中有一个认知增进的过程,我这个半路出家的IT, 按着塑料按钮混饭吃的死胖子,也算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做了些贡献了。

早上8:30 我坐在 预报30分钟后,会下小雨的北京融科办公室里,耳朵里面挂着Armin Van Buuren的歌曲。早上听了一路的 得到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5》。

工资卡里,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倒欠银行5万多,下次付房租是3个月后。

国电APP里,2个地铁站之外的我爹的家里电表已经3个月没走过字了。发了短信过去才知道,两位老人家决定结伴出去旅游小半年了,这也给我大年三十,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粽子节没回家看看的一个正当理由。

工作上,屎山代码还没铲完,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出形状。季度初期在系统上吹下的大大的牛皮有些已经实现,更多的是 还没有填满的空牛皮。

感情上,半年谈崩了3个姑娘的我,觉得还是和Steam在一起的时候最开心。

身体上,体重依旧200+的我在楼下健身房 教练们的帮助下,已经丢掉了19.2斤的肥肉,但是依旧200+

内核上,我目前也只是会简单的安装编译调参数,对于如何给一个外行解释,什么是操作系统,什么是内核 有一个简单的模型。但是,内核里面具体的好玩的东西都在哪里,该怎么玩,我现在其实也是一脸懵逼。

洗衣机里,昨晚到家洗完的衣服应该是又忘记晾了。

哮喘上,谨遵医嘱,外出戴3M口罩的我已经连续18+月没有复发了。但是我知道如果不小心,或者作死,就会求锤得锤。

写作上,昨天花了3个小时才弄明白 gitbook是怎么玩的,决定在这里,再一次把牛皮吹出去,然后借着朋友圈,逼着自己把空牛皮填满。

我之所以罗列了这么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一起,是想给那个平行时空的我去说:

Hey Fine,

生活中就是这样,杂七杂八的事情混在一起,我知道你从小听到的关于骑士杀死恶龙救出公主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一个骑士 干死一条喷火恶龙。但其实活了这么久,我发现真正的生活中更像是你要同时面对 8-9条 喷火、喷冰、喷沙的等等,各种恶龙。不知道它们背后有没有公主,也不知道就出来之后我能否和那公主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甚至不知道能否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我要做的不是一次挥剑就劈下 9条恶龙的脑袋,而是用盾牌抵御住其他8条恶龙喷过来的各种。然后,找准剩下的一只的脖子奋力挥砍,如果一次劈砍没打过也不慌张,可以多挥舞几次。如果确实打不过面前这只,也不用着急 换另一只试试。都打不过也没关心,因为挥舞的过程中我们的技能点数也在不知不觉的增加。

抵住其他的压力找准一个领域疯狂迭代。

最近看得到新出的《软技能》里面有句话分享给你

“愿你能量增长,

今天困扰你的,

在未来回看时不值一哂”

OK. Fine Let's get start.

Last updated